其次是风险揭示不够充分。
展望后市,有香港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圣诞和元旦假期结束,投资者入市意愿逐步上升、基金大户开始重新部署、借道港股通的内地资金持续南下,港股仍有望延续升势1月3日沪指分时图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 今日沪深两市开盘后逐步走高,早盘权重股发力护盘,题材股活跃,沪指涨幅近1%,午后保险股有所回落,沪指维持高位震荡。
个股方面,A股近2300股收红,其中近50股涨停,通达动力、凤形股份、新宏泰跌停。盘面上,雄安新区概念股全天保持活跃,航空、通信、券商等权重板块轮番拉升。标签:沪指|冲高回落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截至收盘,沪指涨0.62%报3369.11点,深证成指涨0.91%,报11280.30点,创业板指涨1.45%,报1795.38点医药、能源等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不含联接基金的数据看,排名前十名的基金公司依次为易方达基金、中银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建信基金。排名第六至十名的依次是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管理规模也均在1400亿元以上。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日称,这三年中国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已达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指出,需警惕短期消费信贷或成变相房贷所产生的风险。客户只要把资金取现了,这条资金链基本就断了。肖远企此前强调,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
目前我们给到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50%,30万以上只能走受托支付。对此,监管层要求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针对房地产泡沫风险等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底数,做到胸中有数。
按照其估算的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地区。警惕居民部门高杠杆国庆期间,记者采访江西、海南、陕西等地银行业人士发现,尽管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但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仍旧不算冷清,反映了老百姓的旺盛需求。银行业人士坦言,要完全识别贷款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完全掌控贷后资金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银监会9月中下旬陆续公布的行政处罚中,由于个人贷款资金挪用被处罚的银行不在少数。
尤其是针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高管等人群的对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现金贷款等成为各家银行比拼的焦点盐湖股份、供销大集、科新机电等跌幅居前。创业板指大幅冲高后重新站上1900点,午后再度上行。钢铁、煤炭、有色、通信设备、汽车等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3382.99点,涨0.26%,成交2311亿元。创业板指数报1917.46点,涨1.46%,成交1007亿元。
沪指10月10日分时图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 周二早盘两市分化较大,沪指冲高回落再度翻绿,在20日线附近得到支撑,午后在金融股的推动下反弹翻红。板块方面,医疗器械、生物制品、化学制药、计算机、养殖、中药等涨幅居前。
上证50指数冲高回落,午后企稳反弹。深成指报11329.51点,涨0.58%,成交3111亿元。标签:沪指|创业板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个股方面,ST股除外,东方市场、泰尔股份、掌阅科技、世纪天鸿等60余股涨停银行业人士坦言,要完全识别贷款人的真实意图或者完全掌控贷后资金流向,几乎是不可能的。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近日称,这三年中国居民部门加了20万亿的杠杆,居民部门的总负债已达42万亿,居民负债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超过90%。
尤其是针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高管等人群的对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信用卡现金贷款等成为各家银行比拼的焦点。客户只要把资金取现了,这条资金链基本就断了。
标签:消费贷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广东等地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月度监测机制,要求各商业银行自2017年10月起报送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月度监测信息。
更不用说现在有专门帮贷款客户腾挪资金的中介公司,他们太熟悉银行的流程,规避手法也很多。警惕居民部门高杠杆国庆期间,记者采访江西、海南、陕西等地银行业人士发现,尽管监管政策层层加码,但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仍旧不算冷清,反映了老百姓的旺盛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正在对存量和增量的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等进行再核查和调整:对已发放、未还清的贷款,要求补交消费证明材料(发票、发货单、转账凭证之类的),并进行贷后回访。国庆长假之前,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曾表态,要严厉打击首付贷,严查挪用消费贷款资金,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多个地区都有消费贷款异常增加现象,其中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地区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款5月以来明显攀升。记者近日获悉,监管部门已启动针对个人消费贷和经营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等乱象的排查和打击。
按照其估算的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九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在上述地区。多地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个人消费贷、信用贷的额度一般就是30万至50万元,这笔钱在北京、上海这类一线城市买房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在许多二、三、四线城市就可以付一套甚至几套房子的首付。
北京地区一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贷对外宣称还在做,但基本暂停批贷,总行不给额度我们做不了。目前我们给到的利率是基准利率上浮50%,30万以上只能走受托支付。
海南银监局对海口农村商业银行接连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发放个人贷款后未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管分析,对借款人违背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除非贷款客户直接从自己的贷款账户中将资金转账、刷卡到某个开发商的账户,否则作为银行来说,很难识别。
广东、上海、浙江、江西等地银监部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显然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信贷资金被挪用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我国居民部门杠杆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居民继续加杠杆的难度较大。如浙江银监局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作出罚款人民币6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对外披露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是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挪用于购房等。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指出,9月以来,北京、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监管部门先后发文要求严查消费贷,接下来消费贷将是整治重点,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短期内流入资金减少。
银监会9月中下旬陆续公布的行政处罚中,由于个人贷款资金挪用被处罚的银行不在少数。之前基本上提交资料以后,一周内贷款就会到账。
现在不仅是消费利率上浮,批贷时间也拉长了。个别银行暂停批贷多位银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坦言,今年以来,在国企、地方融资平台等对公贷款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都将信贷资源转向了个人贷款、零售贷款等领域。
肖远企此前强调,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居民部门杠杆继续增加的空间不大。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